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履职依据 > 解读材料

《南昌市新型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解读

访问量:

近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南昌市新型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理解《规划》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对《规划》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南昌市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为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的现代化新型工业体系,根据市领导指示,由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编制《规划》,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的专项战略规划之中。《规划》提出了2021-2025年南昌市促进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引领性文件。

二、《规划》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南昌市新型工业实现“六新”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南昌市新型工业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智能制造迈出新步伐、质量效益取得新提升、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果。

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左右,工业增加值总量突破2500亿元,达到2800亿元,力争3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量突破11000亿元,力争13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1/4。

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左右。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力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50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亿元。

智能制造迈出新步伐。培育一批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建成一批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打造一批以“5G+工业互联网”为核心技术支撑的数字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建成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质量效益取得新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4%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5万元/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以上。

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果。力争新增千亿级企业2户、500亿企业1户、百亿企业10户。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0户、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5户、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15户、工业上市企业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增加150户以上,2025年力争达到2500户。

三、《规划》的产业布局和重点领域

构建“三核引领、四区协同、三城驱动、多园发力”工业发展格局。《规划》提出,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推动各园区间有序竞争、紧密合作、抱团发展,构建“三核引领、四区协同、三城驱动、多园发力”的主导产业鲜明、优势特色突出、区域协同联动的工业发展空间格局。

三核引领”即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核心引领区域。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产业,加快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中心。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建成集生产、生活和生态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产业新城。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为昌南生态工业新城和南昌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四区协同”即以四个省级开发区为重要增长极。新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针纺、电子信息产业,安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和门窗幕墙产业,进贤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

完善深化“4+4+X”产业发展体系。《规划》提出,要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前沿科技未来产业“三大领域”重点发力。坚持立足当前与面向未来相结合,重点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扬势进位,打响南昌市新兴产业名片;着力引领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做强南昌市基础工业实力;提前做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引发南昌市未来产业增长点。

四、《规划》的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全面推进新型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塑造南昌制造新优势。一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针对工业创新能力薄弱进行集中突破,从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二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围绕产业链进行谋划部署,坚持链式推进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能级提升、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三是智能制造提升工程。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不动摇,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网络化协同、推进智能化升级,全力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四是双向开放提升工程。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区域合作、强化都市圈引领;五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程。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化改造、推动循环化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工业领域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六是高端化质量品牌建设工程。着力提升标准带动引领能力、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品牌建设运营能力;七是现代化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培育壮大领航企业、培育集聚高成长型企业、培育提升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企业主体力量;八是产业生态优化提升工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网络、激发市场内需潜力、构建服务平台体系,营造适合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