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提案建议办理情况公开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22号建议的回复

访问量:

黄智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南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

两化融合方面。江铃股份、江中药业等39户企业被认定为两化融合省级示范企业,江铃新能源等被评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泰豪科技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项目等7个项目获省里新业态专题扶持资金支持。其中,洪都航空面向航空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装制造关键环节,应用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技术,实现对飞机工装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工装生产的智能决策能力;正邦集团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入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通过基于云技术的食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云平台,将食品制造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源头(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新型业态。

智能制造方面。高新区、经开区、小蓝经开区被评为省智能制造基地,江中药业、洪都航空、欧菲光、煌上煌等4家企业先后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全省9个),乾照光电LED外延片和芯片智能制造项目等27个项目获得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支持,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奖补资金支持1677万元。启动了《南昌市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内容涉及我市工业制造全领域(主要包括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机电装备、新材料、现代针纺等产业)的智能制造改造,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方面。1.夯实基础网络设施。推动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以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和省内率先引领的5G融合创新应用和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导向,加快5G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3月31日,我市5G基站累计开通8658个,5G网络已实现主城区100%连续覆盖,工业园区、县城区域和重点乡镇连片覆盖,实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等重点场所,昌北机场、西客站、南昌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和1、2、3号线地铁全覆盖。满足面向工业场景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的网络需求。加快推进重点工业园区的5G网络深度覆盖,推进运营商合理规划布局5G UPF及边缘计算节点资源。2.加快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网络体系,推动新型网络技术在企业内外部网络的应用,鼓励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提升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推动企业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3.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推动完成移动公司在南昌建设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工程,向全市企业推广试点示范应用。

企业上云方面。2019年全市上云企业规模达2853户,提前一年完成了省工信厅“企业上云”行动计划的既定任务。截至今年3月底,我市上云企业超过7000户。一是加大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工信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工信局分管领导及市六大云服务商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南昌市工信局推进企业上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掌握企业上云工作全面情况,协调指导和推进我市企业上云工作;二是创新宣贯推广。市工信局联同市五大云服务商共同制作了“企业上云”科普微课系列共12期,在我市机关及工业企业中推广宣传。企业上云科普微课涵盖了企业上云基础知识、技术应用以及专业维护等相关知识;三是实施上云监测。每月对各云服务商企业上云数量进行监测,并对云服务商在对企业上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指导。截至10月,我市上云企业已经达6000户;四是开展精准对接。通过对市创业大学中各行业企业上云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摸排出有上云需求的企业87家,并将企业信息共享各云服务商,推动云服务商开展点对点上云服务;五是开展先行先试。对企业上云条件较好的进贤县开展企业上云先行先试,围绕上云政策、上云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指导,力争打造上云标杆示范企业模式在全市推广。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和举措

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的新趋势,以“世界级VR中心”为品牌引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发展引擎,立足电子信息制造基础优势,充分发挥VR产业先发优势,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以VR、5G为特色的南昌数字经济产业,加快建设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着力壮大VR等先发优势产业,积极培育5G、移动物联网等前沿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切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南昌特色、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数字经济体系。

(一)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聚集、整合、优化要素资源的优势,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普及,推动制造业与信息产业在发展理念、技术产业、生产体系、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

1.提升两化融合的资源支撑能力。加快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NB-IoT和eMTC两张网的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全市5G网络建设。到2020年底,建成不少于7000个5G基站,在县(区)以上中心城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实现5G网络连片覆盖,在重点行业全面启动企业内外网改造。

2.全面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在全市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大贯标工作力度,支持驻市央企、省、市属国企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导大型集团企业推动下属企业及供应商开展贯标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贯标培训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贯标工作的认识。支持第三方服务单位与各地市及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举办贯标宣传与培训活动,促进咨询服务机构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推动双方合作,共同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3.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向产业渗透,推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发挥贯标示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将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生产设备向云平台迁移,引导企业加大两化融合投资比重,加快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指导推荐优秀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机电装备制造产业是南昌的传统优势产业,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机电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成化、绿色化发展过程中,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热点,加速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引育更多智能制造大项目,是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方向。

1.加强智能化改造。培育和支持智能装备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掌握核心专利技术,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扩大智能装备市场占有率。在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用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在中高档数控机床领域重点发展高精度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多轴联动/在线检测/远程运维等数控系统;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重点发展面向电脑、通讯和消费性电子(3C)行业各类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农业机械、高效智能化矿山机械、产品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设备、智能物流仓储设备等;在智能节能环保设备领域,重点发展环境智能自动监控服务平台及环境监测智能设备,智能空气净化设备,智能环保水工装备,传统制造业节能设备、生活节能产品、及固废处理和水处理设备;在智能电网领域,重点发展工业用特种变压器远程运维系统、智能输变电设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付费装置、智能型箱式变电站等;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化轨道故障检测装备、轨道交通制动系统、动车组及客运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制造及维修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

2.推进“智能网联+产业”。支持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积极对接全市机电装备制造企业“机器换人”改造提质增效,大力推广“智能工厂”“机联网”“厂联网”等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嵌入式应用,加速形成我市“智能网联+产业”的崭新格局。推动建成覆盖我国智能装备基础领域并结合南昌特色的科技创新研究院,实现行业标准的形成、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产权的积累。

(三)加速工业互联网应用。把握工业互联网、5G、AI、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发展机遇,以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我市工业特色主导产业的深度应用为抓手,以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标准规范、强化公共服务为支撑,提升传统工业制造业企业获得感,加速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1.夯实基础网络设施。推动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重点工业园区的5G网络深度覆盖,协同推进互联网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和网间互联互通结构优化,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等网络使用成本。

2.加快企业内外网改造。推动新型网络技术在企业内外部网络的应用,推进NB-IoT(窄带物联网)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覆盖,推动IPv6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应用,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网络体系。鼓励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提升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推动企业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

3.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支持联通、移动等企业设立二级节点,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等企业牵头或联合参与标识解析节点的建设和运营,形成标识注册、解析、查询、搜索、备案、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优先在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开展基于二级节点的产品溯源、供应链管理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成熟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逐步扩大至全市工业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基础信息互联互通能力。

4.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等企业联合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汇集工商、税务、质监、环保等政务服务和金融、供应链、法律等社会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共性服务。支持企业建设面向行业、区域的工业互联网主题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跨区域、分布式协同制造,提升全产业链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5.开展创新应用示范。加快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新应用新模式,重点在汽车、航空、电子信息、铝型材等行业打造一批等标杆应用,形成具有行业示范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通用解决方案。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围绕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围绕区域内企业共性环节建设共享产线、共享车间、共享工厂,推动资源共享互补,提高本地配套率。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地区特色资源,联合专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联合打造国家级或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区,改造提升现有工业产业集聚区工业互联网相关设施,实现区域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四)持续推进“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加大企业生产核心业务深度上云,实现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制造能力,促进仓储、生产、供应等核心生产系统高效协同。

1.加大在省、市、县三级党政学习平台、企业服务平台等平台上推送“企业上云”科普微课系列力度,提升云基础知识普及,让政府广大党员干部、企业职工了解云,营造“企业上云”良好氛围。

2.鼓励县区推广企业上云,着重围绕企业上云政策、企业上云宣传、云服务供给能力、企业深度上云等方面,培育出一批上云标杆示范企业。组织标杆企业、云服务商召开行业标杆应用现场推广会,实现行业标杆云应用的复制推广,形成良性循环模式。

(联系人:黄志君 0791-83984117)

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4月12日

扫码浏览